- · 《现代科学仪器》投稿方[01/26]
- · 现代科学仪器版面费是多[01/26]
人才培养关乎中医药事业的兴衰成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医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与疾病做斗争经验的积累,中医的辨证思维可以给许多学科加以借鉴。 “在现代医学的大背景下,我们不但要
中医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与疾病做斗争经验的积累,中医的辨证思维可以给许多学科加以借鉴。
“在现代医学的大背景下,我们不但要多读经典,同样也要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教育处副处长秦建国表示,中医药学子不能忽视最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在学习中也要对中医、西医同等对待,不可厚此薄彼。
中药学相较于中医学,与现代科学有更多的共通语言,所以中药人才的培养一定会更纠结:是紧抓传统中药不放,还是按照现代科技人才的模式去培养?现在多数中药学院的传统培养模式是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药房实习、毕业专题)三部曲,这种培养模式有其优点,例如其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然而却不利于学生将中医药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实践进行融合。
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探索出了一条路。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教授折改梅介绍,随着多学科、多方向、多方法在中药行业的应用以及交融,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加之现在学生目标性强且社会竞争压力大,如果不能有效地把教学与就业或者说未来从事的工作有机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显得不足。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克服上述传统模式的不足,该校中药学院尝试采取将传统模式中各培养阶段平行交融的教学创新。
具体实施方案就是学生在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同时通过导师和学生双选(互选)进入实验室参与具体的实验(实践)工作。据介绍,该模式将三阶段培养有机结合,一则可以将学生学习时间最大化,二则参与实践后,学生将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和目标,这样能够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专业知识掌握,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实现全面发展,搭建一个托举人才的培养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部主任王琳琳介绍,学会近期开展了“中医药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旨在建立标准、及早发现、分类培养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提升青年人才开展创新性工作的激情与活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还将采用人才定制的方式针对不同的用人单位进行人才培养,最终形成一个集人才遴选、定向培养、定向推荐为一体,实现人才培养和需求一站对接的优秀人才托举平台。
自我培养和锻炼也是中医药人才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秦建国表示,在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下的中医临床人才,基本上可以满足自主创业和社区医院能力需求,而科研能力、论文撰写能力,需要中医学子在导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自我锻炼才会有所提高。因此,作为中医学子,在现有培养体系中,更不能忽视自身的努力,要在现有的体系中,有意识的结合现实需求,培养自己的能力。
中医药作为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国粹,严格的师承体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医。未来的中医人才,一定要在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以经典学习为基础,更要与时俱进,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成为社会所需要,也是社会发展所必要的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教育是基础。目前全国有各类中医院校和各种科研机构为国家培了大量中医人才,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发挥了先导和基地作用。但是,近些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受西医教育思想、模式的影响,基础教育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教育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院校教育普遍重视外语、计算机、机电等现代课程的教学。基础课程设置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比例越来越大,古汉语、中医传统理论(中医经典著作)等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低,并且将中医、中药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割裂了水乳交融的中医药学。中医院校这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改革实践,违背了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培养不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
中医药教育和人才成长有其特殊性和自身规律。总体上说,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经典研读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反复临证实践是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思辨感悟能力是人才成长的特质;跟名师、言传身授是加快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推进中医药教育综合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医教协同统筹规划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并实施《关于促进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逐步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与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文章来源:《现代科学仪器》 网址: http://www.xdkxyq.cn/qikandaodu/2021/0617/488.html
上一篇:事业单位人事信息化建设浅谈
下一篇:如何做好办公室秘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