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科学仪器》投稿方[01/26]
- · 现代科学仪器版面费是多[01/26]
事业单位人事信息化建设浅谈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变革,特别是我国日益深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变革,特别是我国日益深化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使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步被打破,如何更好地选拔、培养、激励人才,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这都对事业单位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实现最大程度信息共享,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水平上台阶,本文针对事业单位人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加快事业单位人事信息化建设。
一、事业单位人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人事管理信息化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为此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其中提出,我国到2020年,综合信息基础设施要基本普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战略决策。为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各地区、各行业都迅速行动起来,规划和制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可以预料,信息化建设将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应该而且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这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人事管理信息化是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聘用制”逐渐代替“终身制”,“岗位管理”逐渐代替“身份管理”等。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人才流动频繁,这就要求人事劳动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上都要有创新,以适应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建立一个信息完整、反应迅速、灵活高效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人事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繁琐的业务性工作。一方面是日常的管理工作,如干部的升迁提拔、工资的审核发放、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职工的调入调出、职工的年度考核等工作;另一方面是例行性事务工作,如数据统计、文件查询、政策解答等。这些工作基本是手工操作,因此会占用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人事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使人事工作者从日常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可以对分散的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从而提高人事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成效。由此可见,信息化是推进人事管理理念更新、管理制度创新的有效手段,是事业单位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认真抓好信息化建设,促进人事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事业单位人事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及时、准确的人员统计数据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由于机构层级多,队伍规模大,口径把握不一致,逐级统计汇总有关机构人员情况数据效率较低,在人事、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出现过汇总人员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有关工作的正常开展。经过本单位几年来的实践,认为在事业单位人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管理模式尚未完善。事业单位正面临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磨合期,人事政策及配套制度例如社会保险、中央直属单位绩效工资等尚处于调整阶段,在这个特殊背景下,各单位的人事管理模式呈现不稳定、不完全的特点,人事管理软件的开发跟不上管理的变化,因此大部分单位在人事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上处于观望及等待状态。
2.事业单位人事工作本身涉及范围广,适用政策面广且多,影响因素复杂。目前市场上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占主流,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专业软件很少,这类软件要求开发人员对事业单位机构性质及其管理流程、政策掌握等必须有一定熟悉度,因此开发难度较大。
3.事业单位由于硬件水平低、人员配备不足等原因导致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要求。目前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计算机应用开发工作仅满足于日常工作及简单流程的电子化运作。另外,计算机配置水平依然“贫富不均”,如果要达到全面的覆盖,现有硬件及网络配置难以对应新开发软件的要求。再者,单位信息化管理不完善,职能分工不清晰,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行其路,各职能软件数量虽多但不能良好整合,不同软件间还存在重复录入数据、口径不一致和数据不能共享的现象。
文章来源:《现代科学仪器》 网址: http://www.xdkxyq.cn/qikandaodu/2021/0617/487.html
上一篇:关于国学学科范畴之思辩
下一篇:人才培养关乎中医药事业的兴衰成败